欢迎进入中国鼻烟壶网站!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研究会
中国鼻烟壶工艺陶瓷
藍寶石鼻煙壺
来源: | 作者:pmo3993aa | 发布时间: 2020-01-11 | 72 次浏览 | 分享到:

藍寶石鼻煙壺
Belfort氏典型的藍寶石

藍寶石;掏膛適當,平唇、平足

或為御製品,1770~1850
高:5.7 厘米
口經/唇經:0.56/2.14厘米
蓋:碧璽,翡翠座
狀態敘述:具藍寶石本質的疵點;唇緣微瑕外尚有一條0.9厘米長、顯著深淺不齊的瑕疵,像裂痕的穿唇一瑕疵大概不是裂縫而是此塊藍寶石原有的

來源:
Hugh M. Moss Ltd (1987)
Belfort珍藏 (1986)

文獻:
Hugh M. Moss Ltd 1976, 編號162
Jutheau 1980, 頁116,圖3
Kleiner 1987, 編號181
Treasury 3, 編號405

展覽:
Hugh M. Moss Ltd, 倫敦, 1976年
L'Arcade Chaumet, 巴黎, 1982年6月
Sydney L. Moss Ltd, 倫敦, 1987年10 月
Creditanstalt, 維也納, 1993年5月至6月

說明:
這是早期藍寶石與紅寶石鼻煙壺最佳品之一,該系列煙壺中有些是與本壺同樣的扁圓形。可以參照有名的布呂歇爾伯爵 (Kurt Blücher von Wahlstatt, Graf) 收藏所收紅寶石 (Hugh Moss 1971a, 編號103) 和Beatty 珍藏所收的兩壺 (Chapman 1988, 頁61,圖9、10, 後者為相關的無花紋藍寶石壺)。與本壺類似的有發表在Hamilton 1977, 頁55(編號S-58壺),還有形式不同的發表在Ford 1982 的編號58壺。兩側浮雕獸面的有蘇富比香港1992年10月28日拍賣的422拍賣品號,水果形藍寶石煙壺有Stevens 1976發表的編號632。Stevens 1976編號438~441與449是類似多數的藍寶石、紅寶石煙壺的圓形翡翠鼻煙壺,大約是乾隆期至清朝中期製的,按情理來推論,藍寶石煙壺和紅寶石煙壺的製作時期應該是相差無幾的。

藍寶石和紅寶石都是剛玉寶石的兩種。紅色的是有鉻的剛玉,只有氧化鋁的是藍寶石。克什米爾是有名的藍寶石產地,但中國最長久的供應地可能是緬甸曼德勒省莫谷鎮附近的寶石礦區。當地自十七世紀起就開鑿了寶石礦山,雖然在順治、乾隆年間清朝發動過短期的戰爭,在乾隆晚年正式的寶石貿易就沒有多少政治方面的阻礙了。緬甸的翡翠從那個時期引入中國,翡翠因而在中國開始流行,看藍寶石和紅寶石作的早期煙壺在形式上很像翡翠作的,我們可以推定這一批藍寶石與紅寶石鼻煙壺,也是清朝中期作的,而且是給朝廷作的。緬甸的藍寶石跟紅寶石一樣,一般呈現很多疵瑕,但這並不是識別緬甸剛玉寶石的標準,因為可以治成煙壺那麼大的一塊寶石,從本質上就一定會有疵瑕的。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泰國,那裡的藍寶石顏色比較暗。

早期的藍寶石與紅寶石鼻煙壺頗稀罕,奇怪的是,他們不像相對普遍的、極相像的翡翠煙壺價格那麼貴。本壺是早期藍寶石煙壺中相當良好的,跟布呂歇爾伯爵珍藏收的紅寶石煙壺一樣的超群絕倫。其顏色鮮濃而均勻地分布於全壺,這麼大一塊藍寶石必具的脈石和淡色的疵瑕顯現出有意思的、悅目的紋理,令人想到蝙蝠飛翔於深藍色的天空,或是(因為蝙 蝠白天不露面),
螭龍仲夏嬉戲。

藍寶石和紅寶石都比翡翠硬,一般是膛掏得不太徹底,但盡管跟形式大體上與本壺一樣的翡翠煙壺比較,本壺的確掏得不錯, 而且是由比較小的口掏的。藍寶石壺、紅寶石壺、和翡翠壺,口經常是小的,這或許會給我們提供確定時期的線索。張義澍1888年所編撰《士那補釋》說鼻煙壺的口本來有寬於12毫米者,後來,新模式口寬不會超過6毫米的。張義澍並沒有指明模式轉變的時期,不過,看小口硬石煙壺的典型實例,可以推測,乾隆期,特別是乾隆後半期,口寬限於6 毫米的模式已經出現了。

趙之謙1864~1868年間撰的《勇盧閑詰》草稿中,沒有提到藍寶石和紅寶石煙壺,就是現今的收藏家也有不少未曾觸摸過這兩種石料作的鼻煙壺。當然,趙之謙不可能像我們如今瀏覽私人收藏系列與公有收藏系列成千上萬的物品照片,雖然他跟很多詩朋酒侶聚談就少不得拿出煙壺來彼此賞玩,那時的古董店也陳列許多可參觀的煙壺,但他一輩子目睹的鼻煙壺一定不如我們現在翻一翻幾本書就能看到的那麼多。趙之謙不過是舉人,官江西鄱陽、奉新知縣,肯定沒有機會目睹禁宮裏、今天在多少書籍上已經發表過的煙壺。如果他見過過藍寶石煙壺或紅寶石煙壺,他不會默默無言的,特別是因為他曾經說過,玉太硬了,玉器膛太不好掏的;硬度幾倍高的藍寶石、紅寶石一定會給他極深的印象,見了掏膛完整的這種煙壺,他不會不提。

雖然從現今的美學標準來看,本壺的蓋有點大,但它罕見的、顯眼的翡翠座與圓頭碧璽配得很豪華。再者,塞緊一點也沒問題,如此規模的蓋還是好抽,比較實用,這多少也會影響清朝的美學考慮。
摘录自:https://www.bonhams.com/auctions/18456/lot/13/